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基层科协

“红药传承·本草新声,健康中国·科普同行”——中药学院主题公益科普活动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10-30 信息来源:沈阳科协

全国科普月期间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中药学院成功举办了以“红药传承·本草新声,健康中国·科普同行”为主题的青少年中医药科普系列活动,累计举办10场公益科普活动,参与的青少年及家长超过500人次,为青少年打造了沉浸式、互动性强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和探索之旅。

走进中药标本馆:

方寸之间,博览千年智慧



中药标本馆1950年建馆,2010年获批辽宁省科普基地,2017年获得全国先进标本馆称号,馆藏标本4.6万余份,药用植物标本最早可追溯至1902年,具有珍贵的科研、史料价值。



在琳琅满目的中药标本馆内,科技志愿者重点讲述了腊叶标本、浸制标本以及保色处理后的腊叶标本的制作方法;结合丰富的画册讲述了辽药六宝的特征和功效、从蕲蛇动物标本讲到《捕蛇者说》;以穿山甲、虎骨、犀角、羚羊角等珍稀濒危动物药为例,讲述动物保护和敬畏自然;从黄花蒿的形态特征和传统功效讲到《诗经》里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和屠呦呦老师发现青蒿素的故事;从黄精和鹿药的腊叶标本讲到山野菜辨识技巧;以蓖麻和牛蒡为例讲述了古人造字的精妙、毒性和航空润滑油的新用途;用苦参的苦和甘草的甜展示了五感识药教学的生动有趣;从“兜铃嗽医”到马兜铃酸事件讲述了植物物种的准确鉴定是中草药产品开发的先决条件。

从常见药材到珍稀标本,讲解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青少年们揭示了几十种药材背后的故事。他们认真观察植物标本,提问药材的入药部位和特征,家长们也积极参与互动,现场气氛轻松活泼,其乐融融。

漫步药用植物园:

亲近自然,探寻生命密码

药用植物园占地6.9万平方米,分为东北地道药用植物区、常见多年生药用植物区、药食同源植物区、观赏药用植物区、一二年生药用植物区、水生药用植物区、林下阴生药用植物区、科研和引种驯化植物区、藤本药用植物区、经典名方区、文化展示区,现有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和蕨类植物共计300余种。2010年获批辽宁省科普基地,2021年获批辽宁省中药药用植物重点物种保存圃,是辽宁药用植物种类最多的人工药用植物园之一,具有极高的科普展示价值。



秋日的药用植物园硕果累累,生机盎然。青少年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用味觉感受薄荷的清凉、五味子的五味俱全、黄芩和黄柏的苦、辣蓼铁线莲的辛辣;用嗅觉感受芸香的浓香、艾草的清香、败酱的异香;用触觉感受黄檗树皮的弹性、杜仲树皮胶丝的绵密、木贼表面的粗糙;用视觉感受海金沙孢子燃烧时腾起的火焰、秦皮水浸出液在紫外灯下发出的天蓝色荧光、便携式显微镜下叶片上的气孔和腺毛。同学们俯身触摸,细心观察,将书本上的图片与鲜活的植物一一对应。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让青少年们记住了药用植物的多层次形态特征,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敬畏自然、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种子。

参观科考成果展:

薪火相传,见证使命担当



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成立于2007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迄今已连续18年奔赴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科学考察,行程11.6万公里,采集植物标本5万余份,图片10余万张,培养230余名优秀的科考队员,先后获得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每年9月份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大型科考成果展,为学校开展高质量科普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场地、条件和特色素材。



在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的成果展厅,第十八届科考队员赴黑龙江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科考的点点滴滴,一幅幅真实的科考镜头、一份份精美的植物标本,一本本发自内心的科考日记,一个个精神抖擞的科考队员,向青少年们生动展示了学校师生跋山涉水、寻访道地药材的探索精神,展示了队员们克服困难、确保完成任务的意志品质。青少年们为科考队员的坚韧不拔而赞叹,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保护中药资源、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意义。科学的火种,在此刻悄然传递。

活动结束后,举办单位向每位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赠送了药用植物标本和研学证书。

本次中医药主题公益科普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学院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推动中医药文化普及的重要体现,这既是一次有趣的中医药文化体验,也是一场有深度的自然教育课。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始终积极构建中医药科普立体化体系,依托专业和学科优势,常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举办精品讲座与实地研学,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辐射,生动呈现中药科学内涵,显著提升了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与认同感,在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未来,学院将继续利用特色资源优势,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弘扬中医药文化、培养新时代后备人才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沈阳药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