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县科协:以“科普+”激活县域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11 来源: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法库县科协紧紧围绕“四服务”职责定位,以“科普+”模式激活县域发展新动能,在服务经济、振兴乡村、培育人才、普惠民生等领域书写了生动实践。五年来,县科协累计开展各类科普活动600余场次,培训技术骨干3600余人次,建成科普示范基地6个,荣获中国科协及省、市科协的高度赞誉,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聚焦产业升级,科普服务县域经济迈出新步伐

县科协聚焦县域特色产业,构建“科普+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助力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在农业领域,依托省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市科协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科技兴农”工程,组建由多所高校和农业科研机构专家组成的科普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品种培育等新技术,全县葡萄、辣椒等特色农产品产量提升12%,带动32个行政村发展特色种植基地5.2万亩。

在工业领域,针对陶瓷加工、低空经济等支柱产业,县科协联合县总工会开展“科普进车间”活动,邀请专家团队到法库实地调研,为企业把脉问诊,成功解决5项技术难题。其中,山山伟业食品有限公司围绕山楂休闲食品产业,聚焦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集聚高端智慧、专家团队和人脉资源的“聚宝盆”作用,以及创新研发体系的“核动力”作用,建设创新“智高点”,推动产业、价值、创新、资金“四链并举”,生产效率提升30%,产品合格率从89%跃升至98% 。

为破解企业创新瓶颈,县科协充分利用市科协“专家工作站”平台,积极牵线搭桥,促成县内7家重点企业与省属大专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例如,沈阳八虎山沙棘种植有限公司与高校联合开展“沙棘果深加工”科普攻关,成功研发出沙棘茶、沙棘果汁、沙棘鸡蛋等8款系列产品,产品远销国内外,有力带动了沙棘产业发展。


全国多名专家来法库为低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二、助力乡村振兴,科普赋能“三农”发展取得新成效

县科协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科技小院为有力载体,积极探索“高校+科协+企业+农民”协同创新机制,精心打造乡村振兴“试验田”。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在全县建立3个科技小院,吸引沈阳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的32名教授、研究生常驻服务。通过推广“蛋鸡高效养殖”“葡萄立体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育出“晴香葡萄”“生态鸡蛋”等5个省级知名品牌,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4800元。豆华天宝食品有限公司科技小院创新推行“党支部+公司+科技小院”模式,发展特种大豆种植2000亩,产品通过欧盟认证,亩均产值达1000元,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针对农村电商发展短板,县科协联合县供销联社实施“数字惠农”工程,开展电商科普培训5期,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50余名。在政策支持下,建成县级电商科普服务中心1个、村级服务站6个,帮助农民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农产品超2000万元。其中,十间房镇农民通过掌握短视频与直播技能,将本地寒富苹果、葡萄等特产推向全国市场,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60%。


国内畜牧业专家齐聚法库调研畜牧业发展


三、深化馆校合作,青少年科普教育实现新突破

县科协大胆创新“馆校联动”模式,推动科普教育由“单向灌输”向“多维体验”转变。联合县教育局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将VR科普设备、科普短剧等前沿科技送入偏远山区学校。省科技馆、沈阳科学宫的“科普大篷车”模式为当地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科普器材展示、无人机表演等互动项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兴趣。五年来,省、市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来法库县巡展15次,累计行程达3000余公里,覆盖全县20余所中小学,服务师生1.2万人次。

县科协还积极推动科普与教育深度融合,联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大学等高校,在全县3所试点学校开设“太空探索”“生物多样性”等校本课程。通过“科学家进校园”活动,邀请航空航天大学专家开展“天宫课堂”科普讲座,并指导学生完成“水火箭”制作、植物太空育种实验等项目,3名学生在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


科普大篷车联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来到法库县太阳升小学


四、推进科普进社区,构建惠民服务新格局

县科协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服务群众美好生活”为目标,创新开展科普进社区系列活动,通过精准化供给、场景化体验和常态化服务,推动科学知识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打造科普惠民新亮点。

围绕群众实际需求,联合卫健、公安、卫生等部门开展社区调研,定制“科普菜单”,推出智慧助老、防诈骗、家庭健康养生、青少年科学启蒙等专题内容。在石桥社区、吉祥小区等地区累计服务居民2000余人次,切实解决群众关切问题。

打破传统讲座模式,积极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打破传统单一的讲座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展示”和演练活动。在社区广场设置VR防灾体验、机器人互动、健康检测等体验区,并组织医疗专家和科技工作志愿者担任“社区科普员”,通过现场演示和案例分析,将高深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活动参与率达90%以上,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健全服务机制,推动科普工作长效落地。建立“科协+社区+志愿者”联动机制,在12个社区设立“科普服务站”,开展月度主题活动;组建50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科普”服务。截至目前,已举办社区科普活动36场,发放手册5000余册,形成“月月有活动、处处有科普”的良好氛围。


2024年全国科普日社区组织开展的消防安全科普活动


五、打造品牌科普活动,点亮群众智慧生活

每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县科协组织优秀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为民”服务行活动,农业、医疗、电子等领域的专家面对面解答群众种植养殖难题、健康养生疑问及智能设备使用技巧。同时积极向省、市推荐表彰一线科技工作者。

“全国科普日”期间,县科协联合教育、卫健、农业等部门,共同举办主题科普盛宴。开展“科普进校园”“健康科普进社区”“农技推广下田间”三大行动:通过趣味科学实验、科普知识竞赛等形式,激发青少年探索热情;组织医生团队开展健康讲座与义诊活动;派遣农技专家深入农田,指导高产种植技术,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升科普服务实效。

日常科普中,围绕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生态环保等前沿热点,定期举办“大众科普讲堂”。邀请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并配套展播科普短视频、发放科普手册,推动量子计算、新能源等高深科技知识普及化、生活化。


县科协举办的人工智能讲座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县科协将继续坚持“科普惠民”宗旨,持续深化“科普+”模式创新,在服务县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培育时代新人等方面不断拓展新局面,为谱写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持续贡献科协力量!

(法库县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