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皇姑区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皇姑区“打造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 奋力进入东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发展目标为契机,积极履行“四服务”职责,开创了科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区域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五年来,皇姑区科协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东北振兴等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巩固思想根基。通过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将讲政治贯穿于科协工作全过程。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推进正风肃纪,主动接受纪委派驻监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积极弘扬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五年来,推荐詹光、孙凯等12人获“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金元哲教授获选“沈阳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并参选“辽宁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协助市科协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在珠江五校、岐山一校静思校区等多所学校引发热烈反响。
二、搭建融合平台,推动校企合作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皇姑区科协联合区科技局重点推进“辽宁省多校一园数字产业服务基地”项目,打造科技工作者之家。通过举办“智聚京辽 引领未来——科技人才高质量就业发展论坛”以及数字产业服务基地理事大会,联合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等20所高校与北京双创街控股有限公司签约合作,搭建起 “多校一园” 的人才企业合作平台,为科技人才高质量就业与数字产业融合开辟了新路径。


校企联合牵线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与碳中和(辽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合作


组织京辽共探创新型人才主题论坛暨“辽宁省多校一园数字产业服务基地”校企入园签约,同期成立皇姑区科技工作者之家



组织辽宁省多校一园数字产业服务基地理事会成立暨科技人才高质量就业发展论坛
打造科技工作者信息库,精准统计2300余名科技工作者,为服务科技人才提供支撑。助力企业和科研单位科技创新,积极推动专家工作站建设,推荐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等6家单位成功建站,并协助辽宁中医药大学申报海智专家站,为区域科技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三、关注 “一老一幼”,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皇姑区科协始终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作为重要使命,重点关注“一老一幼”。依托社区老年科普大学,开展线下科普讲座1200余场次,惠及10余万人次,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科学素质。获批基层科普计划扶持资金20万元,打造多个社区科普活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110余场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在青少年科普方面,组织1200余人次参加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10余场,获得市级奖项300余项、省级奖项100余项。2025年争取国家级基层科普计划扶持资金10万元,专项支持珠江五校实验小学科普阵地建设,开启了青少年科普新模式。
四、突破创新,开展特色惠民科普活动
围绕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特色科普活动48场次,覆盖2万余人次。对接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党支部、省科协机关党委办公室党支部在军区社区开展科普大篷车活动,布置科普实验器材50余件,赠送图书300余册,增强了党群亲密度。在昆山三校开展“回望百年建党路 共筑未来科技梦”建党百年系列教育活动,弘扬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配合中国科协“科学普及惠民生”专题,开展4大板块23场次科普日主题活动,其中“文化皇姑 科普市集” 吸引近万名居民参与。



组织开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科普日主题活动“科普市集,文化皇姑”
五、强化统筹协调,推进纲要实施
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牵头部门,区科协出台《沈阳市皇姑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2-2025年)》,协调32家成员单位联合协作,共同开展食品安全等科普活动30余场次,加快了科普阵地的横向联合。
五年来,皇姑区科协获中国科协奖励2项、多次受到市科协表彰,工作成效显著,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皇姑区科协将继续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打造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奋力进入东北数字经济示范区贡献科协力量。
(皇姑区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