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数学会成立于1991年,是沈阳市5A级社会组织。近年来,学会以科普宣传和人才培养为工作抓手,充分发挥学会人才汇聚优势,依托中国科协“智惠行动·百会百县乡村行”“2024年社区科协服务试点共建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和“基于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科普化研究”等五项国家级重点课题,不断强化创新服务功能,通过开展系列品牌科普活动,有力助推了“科技助苗行动”的深入实施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
一、聚焦校园科普,点燃学生创新热情
学会持续开展“传递科学梦想”科普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中小学,借助科普中国数学创新科普号广泛传播科学知识,捐赠科普读物,助力打造校园科普读书角。近三年来,已累计举办超20场,线上线下惠及师生超2万人次,以“双进”促“双减”,为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注入动力。
二、扎根社区科普,提升居民科学素养
针对社区“一老一小”的实际需求,学会积极参与中国科协社区科协服务试点共建项目。通过整合优质数学科普资源、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多样化科普活动,有效打通学会与社区间的科普服务通道。近年来,共联合231个单位,调动729名科技工作者,开展专业培训超4000人次,开发原创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课程515个,举办科普进社区等线上线下惠民活动40场,服务近5万人次。
三、助力乡村振兴,赋能乡村科技教育
学会积极响应中国科协“智惠行动·百会百县乡村行”号召,深入乡村开展科普服务。协助筹措专项资金15万元,向辽中区等农村地区捐赠科普图书、报刊1800本,组织乡村教师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基于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科普化研究》、“青少年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论坛”等课题研究及学术交流活动,投放中小学数学创新应用科普活动公益名额2000个,并定期开展科普报告乡村行等科普活动。
四、汇聚社会力量,丰富科普供给体系
学会积极承接《基于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科普化研究》等五项国家级重点课题,组织专家学者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出版科普读物,打造“科普中国数学创新科普号”网络热门打卡地,承办数学创新嘉年华等品牌活动。截至目前,已召开专题研究会议21次,参与专家、学者896人,出版科普读物16本,开发科普短视频2600余个。其中,部分优质短视频通过青少年数学创新嘉年华活动进行网络公益传播。其中,首届数学创新嘉年华活动经省科技厅推荐,被科技部办公厅列为“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特色群众性科技活动”。
五、创新工作机制,打造科普服务典范
依托中国科协2024年社区科协服务试点共建项目,学会探索出“五级联动新模式”,有效打通了学会和社区之间科普服务壁垒,提升基层社区科普服务能力。结合社区“一小”需求,创新性地将科普进社区与科普进校园有机结合,培育社区“一小”特色科普品牌项目,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同时,聚焦青少年数学创新思维培养主线,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形成创新人才培养与科普工作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立足新起点,沈阳市数学会将继续紧扣国家科普事业发展方向,以不断提升青少年创新思维为目标,持续深化“五级联动”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做精校园科普、做深社区服务、做实乡村赋能,不断丰富科普供给,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为培育创新人才、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沈阳市数学会供稿)